會員登錄
帳   號
密   碼
驗證碼
註冊
行事曆
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
領導獻詞
首頁期刊文獻
2007中印尼文經協會專刊
赤道上的翡翠珠鍊─印尼
作者:袁光大

赤道上的翡翠珠鍊─印尼

2007亞太傳統藝術節

袁光大/國立傳統藝術中心

前言

二○ ○ 七 年的亞太傳統藝術節有了新的面貌,這次的活動以單一國家為主題,少了往年的眾聲喧嘩,卻深化了對福爾摩沙諸鄰國的凝視與關注。首先登場的印度尼西亞(Indonesia)是本年藝術節的主角,這個橫跨太平洋與印度洋、由數以萬計的大小島嶼所組成的國度,從高空上俯瞰,就彷彿是一顆顆祖母綠所串成的翡翠珠鍊,沿著赤道無垠地開展;平和深邃,耐人尋味。

「印尼」之於國人,相應的字眼往往停留在「巴里島」、「沙巴」、「海灘」、「外籍勞工」等意象,殊不知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,所擁有的是更為多采多姿的風土民情以及文化遺產,等待著世人去欣賞與探索。在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的協助下,這次的活動即希望促進台灣與印尼間音樂藝術的相互交流,而對於當今所處的社會與文化發展,也將創造出一個值得相互觀照、對話的場域。

傳統藝術的展演活動向來是亞太傳統藝術節的主軸,此次的籌劃則進一步將與常民相關的文化活動,諸如:服飾、美食、旅遊等納入加以配合,俾使台灣人民能更深入了解印尼豐富多元的文化全貌。自鄭和下西洋始,華人世界與印尼間之互動早已密切;近年來印尼籍勞工為台灣經濟發展所貢獻之心力,則使得台印間之連結更為緊密。「2007亞太傳統藝術節」也期能藉此盛事,服務印尼僑民,促進台印尼雙方文化交流。

印尼國土橫跨兩洋、幅員遼闊,在兩億三千餘萬的人口中所包含的三百多個種族,語言互異,風俗習慣亦不盡相同;而要在藝術節的有限時間裡盡顯印尼風華,能展現者實屬有限。在台北藝術大學Murgiyanto與李婧慧兩位教授的協助下,此次所邀集的四個團體分別來自印尼四地;在這之中,我們將領略風情互異的印尼文化,也將從他們的表演中,看到印尼保存傳統文化不遺餘力之處。受邀的四個團體分別來自亞齊省(Aceh)、巴里島(Bali)、中爪哇(Central Java)與南蘇拉維西(South Sulawesi):風光旖旎的巴里島對台灣來說當然耳熟能詳;亞齊則是印尼的回教重鎮,有「麥加走廊」之稱;中爪哇是印尼古文明的發源地,並承襲了自荷蘭殖民時期以來所融合的文化;南蘇拉維西眾商雲集,瑪卡莎地區(Makassar)更以其獨特的地方文化自豪。

在印尼的表演藝術中,爪哇與巴里的舞蹈組織較為嚴謹、充滿藝術氣息,而亞齊所處的蘇門答臘島(S u m a t r a)、以及其他島嶼的舞蹈,則較優雅且平易近人,二者在唱腔及樂器配置方面都大不相同。傳統的皮影戲與傀儡戲,是印尼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,故事人物多取材自民間的傳說與英雄事蹟,還兼容並蓄地融入了印尼回教徒與印度教徒的生活特質。

甘美朗(Gamelan)則是印尼音樂的代表,各地方的演出編制互異,其特色是以點狀的方式串起整首樂曲。在甘美朗樂團的演出中,每位樂手的演奏並無旋律可言,但透過彼此呼應的方式,營造出絢爛而華麗的聲響;樂團的樂器種類包含了各式大小不同的鑼(如:bonang)、鼓(如:kendhang)與鋼(木)片琴(如:saron),間或輔以絃樂器rebab,透過樂手精準的節奏感與無間的合作,甘美朗所呈現的是一種迥異於一般概念中所謂"合奏"的表演形式。此次所邀訪的四個表演團體,由於來自的地區不同,其演出的伴奏在所表現的甘美朗樂風上亦見不同。

表演團體簡介

雅加達藝術學院 亞齊分會(IKJ-Aceh)一九七○年創立的雅加達藝術學院(IKJ)是一個為專業人士及學生提供研究與舞蹈創作的場所,匯聚了來自印尼各地的舞蹈精英。一直以來,該組織不斷參與印尼及國際上的各大舞蹈盛事,如:維也納的TANZ舞蹈節(一九九四)、美國舞蹈節(American Dance Festival)、關渡藝術節(一九九八)等;近年來在Kusumastuti 女士的帶領下,足跡更遍布馬來西亞、印度、泰國、日本、德國及法國等地。Kusumastuti女士出身亞齊, 在世界各國的藝術節演出中,以詮釋S a r d o n o W. Kusumo Retno Maruti, Farida Oetoyo 與 Tom Ibnur 的作品著稱。印尼的舞蹈教育與各地方傳統舞蹈的研究,也是 Kusumastuti 女士一直以來所關心的重點。

此次藝術節的表演,雅加達藝術學院更邀集來自亞齊省的貝娑納舞蹈學會(Sanggar Pesona),共同演出多樣的亞齊傳統地方舞蹈,其中包含了知名編舞者 Marzuki Hasan與 Syekh La Geunta 的作品,將由年輕舞者A s n a w i與N i n a擔綱演出,知名樂手 Murtala 擔任伴奏,說書人Agus Nuramal 現場說場,共同展現亞齊地方的舞蹈特色與音樂魅力。

亞齊的展演將透過其傳統舞蹈、音樂與文學交織而成,反映出的是亞齊人民英雄式的性格;其傳統樂舞可依內容與主題的不同區分為兩類,其一是與回教傳統及宗教間的連結:如禮讚上帝的〈拉朵舞〉(Ratoh),發展自教儀的〈斯達帝舞〉(Seudati)。第二類則根植於民俗、遊戲與娛樂:〈童戲之舞〉(Anek Mit Groub)取材自孩童嬉戲的律動;rapai則是亞齊特有的一種手鼓,演奏時往往搭配伊斯蘭詩歌的吟唱。亞齊的傳統樂舞反映了亞齊人民英雄主義、活力、合群、紀律、創造性、幽默、和諧以及謙虛的性格與價值觀。

迪兒達撒立藝術學會(Yayasan Seni Tirthasari)二○○三年甫成立於雅加達的迪兒達撒立藝術學會,從事舞蹈教育實已有近三十年之經驗,而於成立學會之後,更在原有的根基上研究巴里島的甘美朗音樂、歌唱、服裝、以至巴里展演藝術特有的化妝扮相;主持人Sutirthasari女士自幼習舞,抱著傳承巴里島精緻藝術的期許,不同的舞碼、音樂曲目、身段與扮相在該學會的點滴耕耘下或保存、或恢復、或創新,並在雅加達的諸多演出盛事中被公認為巴里風的最佳代表。 而以藝術來推展觀光,則是該學會運作的另一使命,此次將演出的〈慶豐年之舞〉(Janger/Kecak),便曾於雅加達市慶的觀摩比賽中獲得首獎,並被收錄成為宣傳短片中的片頭演出。
在觀光效益的考量下,迪兒達撒立的演出不惟專業,更往往在其節目編排中,設計許多讓觀眾也能參與其中的橋段,增添了觀演氣氛的愉悅。

諸多巴里島上膾炙人口的演出節目,都在本屆亞太傳統藝術節中呈現,有:同時展現巴里木雕藝術的〈面具舞〉(Tari Topeng)、改編自印度教著名史詩的舞劇「羅摩耶那」(R a m a y a n a)、舊日印尼宮廷中優雅柔美的〈蕾宮舞〉(Legong Keraton Dance)、印尼人昔日用以敬拜上帝的〈花雨之舞〉(Puspanjali Dance)等。

木雕是巴里藝術的特色之一,其中的面具雕刻每每栩栩如生、表情互異;而以面具為表現媒材的〈面具舞〉,讓人在欣賞舞者優美的肢體動作之餘,更能透過不同面具的表現,感受劇中人的喜怒哀樂。印度教的史詩「羅摩耶那」,講述的則是一段追逐金鹿所引發的神怪情節,場面壯闊、引人入勝。「蕾宮」(Legong)指的是身著印尼傳統服飾的小女孩,在〈蕾宮舞〉的演出中,舞者手執折扇,以柔美的肢體動作以及靈動的眼神攫取觀眾的目光,往往令人屏氣凝神、目不轉睛。而〈花雨之舞〉通常是印尼的聖典的暖場,由一群手捧花缽(canangsari)的女孩擔任舞者,現今此舞也被印尼人用以迎賓。

培麗格爾舞蹈藝術學會(Sanggar Tari Prigel)在一九八五年培麗格爾舞蹈藝術學會成立之前,中爪哇 Purworejo這個地方並沒有相仿的舞蹈教習場所,也正因此,以舞蹈藝術來傳揚Purworejo的地方文化,成了創團者F. Untariningsih 責無旁貸的使命。

爪哇島是古印尼的皇室所在,卻也是培麗格爾舞團亟欲擺脫的包袱;不似爪哇風傳統舞作的莊重雍容,培麗格爾的舞作往往平易近人、動作清新,其演出頗獲傳播媒體青睞,頻於印尼各大電視台中演出。而除了表演工作,培麗格爾舞蹈藝術學會成立的價值,更在於其提供了 Purworejo 地方孩童們學習與研究文化藝術的場域,希望能夠以此形塑孩子們的民族性,透過教育的機制,保存中爪哇及印尼的文化。

一九九八年培麗格爾舞團贏得了中爪哇傳統舞蹈節的首獎,並於二○○四年入選雅加達傳統舞蹈節之十大表演團體,二○○六年應邀參加雅加達國際表演藝術節;代表舞作〈Do La La〉(Dolalak Dance)表現出其於傳統上的創新。該舞原為荷蘭統治時期下的印尼藝術創作,其間不論在服裝或是人物造形方面,尚可見印尼與荷蘭文化交融的痕跡,在培麗格爾舞團不斷地搬演與改編下,現已成為印尼民俗樂舞的代表。

舞作 Dolalak 之名源於西方記譜法中的d o、l a、l a,是故譯名〈Do La La〉。除了以甘美朗音樂伴奏,此舞作的魅力還是來自於其獨特的舞蹈動作,如:kirig、ngetol、lilingan 等;此次來台的演出還加入了起乩的橋段,在精靈indang進入舞 者的身體後,該舞者便會進入恍神的狀態(mendem,英譯trance),增添了此舞作的神祕性,這將絕對會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觀演經驗。

模仿皮影戲扮相的真人演出舞蹈〈Anoman Cakil Dance〉與〈Srikandi Cakil Dance〉則是此次演出的另一特色,Cakil 是印尼人心目中邪惡的象徵,在神話的世界裡與代表善良一方的Anoman 及Srikandi 終年纏鬥不休,邪不勝正的結局,也說明了印尼文明的宇宙觀與價值觀。

雅瑪藝術教育學會(Yayasan Pendidikan Kesenian Anging Mammiri "YAMA")雅瑪藝術教育學會是此次受邀的四個團體中,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團,於一九六四年成立於南蘇拉維西的首府瑪卡莎。身為全首府規模最大、歷史最長的藝術學會,雅瑪學會並不僅只為一樂舞表演團體,更是一個全方位的藝術組織,舉凡傳統服 飾、手工藝製作等,皆為其發展保存之對象,並於日常籌辦各式的傳統節慶活動,其目的即在宏揚瑪卡莎的地方文化。

與培麗格爾舞蹈藝術學會一樣,雅瑪學會長年來也一直在為保存其當地文化,暨培育藝術人才而努力。該團並積極地與世界各國對話,推廣印尼的特有文化,其足跡遍及星馬、泰國、韓國、歐洲及南美,曾於二○○○年時受邀於德國漢諾威(Hannover)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演出,其代表性可見一斑。

此次雅瑪學會所帶來的樂舞表演,展現的是印尼人民性格中閒適與歡愉的一面,各舞蹈中所運用不同的素材諸如:扇子、茉莉花、絲綢以及球等,充分流露出印尼常民文化中平易近人的性格。其壓軸舞碼〈瑪卡莎之光〉(Kalompoanna P a ' r a s a n g a n t a ) 則將次第介紹南蘇拉維西四個地區的種族與文化,分別為: M a k a s s a r , B u g i s ,Mandar, 以及Toraja;除了介紹四地的舞蹈,其他諸如歌曲,傳統服飾等,也是此舞欲展現的重點。在印尼本地的演出中,此舞碼往往以編制二百人至七百人不等的大陣仗出場,讓人感受到的歡慶氣氛不言而喻。

結語

「亞太傳統藝術節」歷經五屆的舉辦,已成為台灣了解亞太諸友邦的一扇窗口,此次的舉辦聚焦印尼,除了前述的表演活動,尚有印尼文物展示、出版品展售以及印尼美食饗宴等活動規劃,能讓觀眾們耳目一新,並深化對此「千島之國」的了解。

 

 

FB粉絲頁
討論區
房屋租賃
考試秘笈
二手專區
商品代銷代購
訂閱電子報

網站名稱:Ezfree華人自在交流聯合網 
網址:http://www.ezsino.org/

Copyright © 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.,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
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-mail:freeinterchange@gmail.com;ezchange@hotmail.com

Tel:886-2-2664-8311, Fax:886-2-26648299 


Skype Me??